9月10日,隨著右幅第199根索股成功架設,中交二航局參建的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橋右幅主纜率先架設完成,大橋建設取得重要進展,為后期轉(zhuǎn)入緊纜、索夾及吊索安裝等工作奠定基礎。
深中通道是集“橋、島、隧、水下互通”于一體的跨海集群工程,全長約24公里。其中伶仃洋大橋為主跨1666米的懸索橋,主塔高270米,是目前世界最高海中大橋。中交二航局承擔了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橋東錨碇、東索塔、右幅主纜架設以及標段內(nèi)鋼箱梁安裝等任務。
主纜是懸索橋的主要受力構(gòu)件,有著懸索橋“脊梁”之稱。伶仃洋大橋左右幅共設兩根主纜,單根主纜由199根索股組成,每根索股又由127絲、直徑6毫米的國產(chǎn)自主研發(fā)2060兆帕的高強鋼絲組成,是目前國內(nèi)強度等級最高的懸索橋主纜鋼絲,也是繼南沙大橋運用1960兆帕主纜鋼絲后又一升級突破,對我國橋梁事業(yè)發(fā)展具有深遠意義。大橋單根索股長約3000米、重約85噸,單根主纜重達16915噸,大橋兩根主纜總重達33830噸。兩根主纜鋼絲總長度,加起來能夠環(huán)繞地球4圈。
為高效安全完成主纜索股施工,二航局項目部精細化管理索股架設過程,投入2臺40噸智能化卷揚機、2臺大塔吊等重型設備,通過采用“白天牽引、夜間調(diào)索”的雙向施工模式,單次牽引耗時2小時左右,施工高峰期每天可完成單幅4根主纜索股牽引。
索股架設過程中,全海上施工的大風、日夜溫差大等惡劣天氣條件,對索股精準測量和調(diào)索帶來極大挑戰(zhàn)。經(jīng)過多個日夜對每根鋼絲位置和氣溫的反復測量分析、規(guī)律探尋,索股架設團隊將索股架設精準度控制在了5毫米內(nèi)。
深中通道項目建成后,將有力推進珠三角經(jīng)濟、交通一體化及轉(zhuǎn)型升級,成為聯(lián)系珠江口東西兩岸的直聯(lián)通道,屆時從深圳到中山的車程將由原來的2小時縮減至20分鐘。(張政、李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