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是震撼。從一場臺風(fēng)開始,紀(jì)錄電影《港珠澳大橋》用席卷堤壩和街道的一場臺風(fēng)——天鴿,側(cè)面描述了港珠澳大橋過硬的質(zhì)量,比起空洞無味的文字解說,直撲鏡頭的海浪顯然更有說服力。臺風(fēng)后,全長55公里的港珠澳大橋依然屹立在伶仃洋上。
時間倒退,港珠澳大橋人工島和海底隧道建設(shè)過程的一幕幕現(xiàn)于熒屏。用鋼圓筒迅速搭起的人工島有萬丈高樓拔地起的豪邁,人工島更像定格于海面的一葉扁舟,讓人難以想象平靜的海面下是怎樣的洶涌澎湃。海底隧道巨型沉管E30是鋼筋混凝土筑成的,被8艘船簇?fù)碇鰤]。從天空俯視,一個8萬噸的龐然大物漂浮在海面上,畫面足以震撼人心。如此龐然大物要去暗流涌動的伶仃洋底完成繡花一般的對接,令人不得不贊嘆中國工程的高超技藝。
然后是熱愛。影片多處使用插敘,講述了茅以升設(shè)計建造并炸毀錢塘江大橋;建國初期修建鷹廈鐵路移山填海;武漢長江大橋等故事,大量采用了舊影像資料,真實再現(xiàn)了一代代中國人用最簡陋的工具,用血汗鑄就的路橋工程。鮮明的愛國主義情懷燃起了我內(nèi)心對于國家的熱愛和自豪。
再者是敬佩。在主線敘述中全片最豐滿的人物塑造——林鳴出現(xiàn)在畫面之后。黝黑的臉龐,緊皺的眉頭,微舊的安全帽和工作服,他總是出現(xiàn)在人堆里,案頭擺放著成摞的書。他就像那些巨型沉管一樣結(jié)實可靠,也會因為風(fēng)吹浪打有所動搖,卻從來不動聲色。影片通過林鳴的講述,引出了E15兩次下沉失敗,和第一次下沉沉管大家五天三夜未合眼等故事。他的講述總是簡潔精短,與其說是講述故事,不如說在陳述事實。更多的時候他是沉默的,無聲的沉默,這種沉默帶給了我們無限的遐想。影片也拍攝了勞累過后,員工們在船艙各個角落胡亂地躺下熟睡的景象和坐成一排啃面包火腿腸的場景,以及E15成功下放后大家沉默的時刻。這些都無聲地訴說著他們的艱辛奮斗,他們的責(zé)任與擔(dān)當(dāng)。
在敬佩背后更多的是向往。人生有為之奮斗的目標(biāo),偉大并且盡在眼前,誰不向往呢?就像影片中參建人員在最后仍然不舍地感嘆:“就這樣結(jié)束了嗎?”建設(shè)歷程必然艱苦,但那份記憶將永駐心間,無法磨滅。
最后是喜悅。那是成功的喜悅、新婚的喜悅、相守的喜悅……各種喜悅潛伏于林鳴在港珠澳橋的個人馬拉松之夢中。大橋建成后,他的這個愿望實現(xiàn)了。清晨的太陽從他背后升起,這座橋貫通了,對于施工來說是一個結(jié)束,而對于大橋的建設(shè)者們來講卻是另一個新征程的開始。(彭小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