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明亮的燈火在印度洋上形成一條長龍,馬累和機場島之間的印度洋上,形成一道獨特的風景,當璀璨的煙花在大橋上空綻放,當?shù)孛癖姎g呼雀躍的吶喊讓整個首都“沸騰”了。這一天,中馬友誼大橋建成通車了。
這座橋讓當?shù)厝丝吹较M?/p>
馬累,面積僅有1.8平方公里,卻居住著15萬以上的人口,約占整個國家人口的三分之一。
在馬爾代夫機場工作的電工阿卜杜拉期待著大橋通車的到來。阿卜杜拉住在馬累,每天早上8點上班,他6點左右就要從家往機場趕。“先坐交通船,然后乘巴士才能到達上班地點。”阿卜杜拉目不轉(zhuǎn)睛地看著遠處的大橋,“我已經(jīng)52歲了,風浪大的時候,船上下顛簸得厲害,非常危險,身體也受不了。”
阿卜杜拉的手機上存滿了自己拍攝的各個時期的大橋照片:“這座橋建得太快了!”一連三個“Fast”表達了他的驚訝,“沒有中國公司,恐怕這座橋還要六到七年才能建成。”
大橋的修建還帶動了馬累環(huán)島公路的改造升級,原來大街小巷幾乎都是磚鋪路面的馬累島,第一次出現(xiàn)了平坦寬闊的瀝青公路,而這些對當?shù)厝诉€是新鮮事物的公路正是因為有了大橋的建設才應運而生。“未來,這座橋和這些路就是我們馬爾代夫的新希望。”阿卜杜拉動情地說。
這座橋讓外鄉(xiāng)人感受幸福
38歲的斯里蘭卡人蘇吉在馬爾代夫生活了九年,已經(jīng)在這里成家立業(yè)。就職于馬累一家酒店的他,家卻住在距離馬累約10公里的胡魯馬累島。
胡魯馬累島,緊鄰機場島,面積約4.5平方公里,大量的基礎設施工程正在這里如火如荼地建設。大橋的建成,不僅連接機場島,還將聯(lián)通這樣一座充滿生機的年輕城市。因為工作,蘇吉每天都要坐船往返于兩座島之間,凌晨4點就要起床,從家里出發(fā)、坐船趕到馬累要一個半小時。一路上非常顛簸搖晃,而且遇到了惡劣天氣,碼頭還不一定有船。每次一到家他只能跟妻子抱怨,兩地的交通實在不方便,沒有精力幫她分擔家務。
當大橋開始建設,他每天坐船時都會遙望,一開始只是海上的零星一點,后來越來越長,直到連成一條線,最后從藍圖變成了現(xiàn)實。聽說大橋8月30日通車,原本準備這周和妻子旅行休假的蘇吉毅然決定推遲假期,一定要和妻子去現(xiàn)場觀看通車典禮,這是屬于他們獨有的幸福時刻。
這座橋讓年輕人茁壯成長
阿米拉,這位20來歲的姑娘似乎跟中國有著不解之緣。2011年到北京學習中文,2012年到大連學習經(jīng)濟,剛一回國,又得到了中馬友誼大橋項目的工作邀請函。作為二航局外籍員工的人力資源主管,她成為了大橋建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
對她來說,從大橋開工到結(jié)束的近三年時間里,自己學到了很多。“這三年和中國同事工作的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他們非常的勤奮,頂著大太陽在灼熱的環(huán)境下,連續(xù)二十四小時不間斷工作,太不容易了。”阿米拉感嘆,“勤奮而且專注,這是一個工程建設人員需要具備的精神。大橋上的中國人大多都是遠離家鄉(xiāng),獨自一個人在這里打拼,但我從來沒有聽他們抱怨過工作辛苦,他們永遠都是把工作放在第一位。”
這位來自馬爾代夫最南部一個環(huán)礁的姑娘,希望在大橋通車后仍然能夠為中國的企業(yè)工作。她解釋:“中國的公司簽了許多大合同,我想在其中的一個項目工作,特別是中國交建,我在這里學到了很多東西。”
正如阿米拉所希望的,如果未來馬爾代夫人能夠自己也建一座大橋,她希望自己能夠參與,把學到的先進知識帶到行業(yè)里,讓自己的祖國更加繁榮。(陳嘉倫 杜才良)